首页  重要论述  文件通知  学习动态  党史故事  学习资料  学校首页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党史故事>>正文
【百个瞬间说百年】1943,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”
2021-05-09 18:37   审核人:   (点击: )
[文章下载] [字号: ]

1941年至1942年,是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,既要对付日、伪军的“扫荡”和“清乡”,又要和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作斗争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到1942年,八路军、新四军由50万人减为约40万人,抗日根据地面积缩小,总人口由1亿人减少到5000万人以下。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极其困难,有些地方抗日军民几乎没有衣服穿,没有菜和油吃,战士没有鞋袜,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子盖,甚至吃粮也很困难。

为渡过难关,党适时调整了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,大生产运动是克服抗日根据地困难的重要一环,总方针是“发展经济,保障供给”。

1939年2月,当困难刚刚露头的时候,毛泽东就发出了“自己动手”的号召。1941年,党中央再次强调必须走生产自救的道路。同年春,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。战士们用歌声唤醒沉睡的土地,用汗水浇出万顷良田,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“粮食堆满仓,麦田翻金浪,猪牛羊肥壮”的“陕北的好江南”。到1944年,第三五九旅除吃用全部自给外,达到了“耕一余一”(即耕种一年庄稼,除消耗外,可剩余一年吃的粮食),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模范。一曲动人的《南泥湾》流传至今,久唱不衰。

在大生产运动中,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,起带头作用。毛泽东开垦了一块地,种上了菜;朱德组织一个生产小组,开垦菜地三亩;1943年,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举行纺线比赛,任弼时夺得第一名,周恩来被评为纺线能手。中央领导人的身体力行,给参加大生产运动的干部战士以很大鼓舞。

陕甘宁边区和晋察冀、晋冀鲁豫、晋绥、山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后,人民负担大大减轻,军民生活明显改善,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加强。1942年到1944年的3年中,陕甘宁边区共开垦荒地200多万亩。到1945年,陕甘宁边区农民大部分做到“耕三余一”(耕种三年庄稼,除消耗外,可剩余一年吃的粮食),农民所交公粮占总收获量比重逐年下降。从1943年起,敌后各根据地的机关一般能自给两三个月甚至半年的粮食和蔬菜,人民负担也只占总收入的14%左右,按当时的生活水平,实现了“自己动手”“丰衣足食”的要求。

大生产运动是自力更生的一曲凯歌。它不仅支持了敌后的艰苦抗战,而且积累了一些经济建设的经验,培养了一批经济工作的干部。

总策划:周红军

监制:朱永磊 安传香

策划:翟子赫 王莹

文案:王莹

设计:樊珊珊 程媛媛

参考文献:

《中国共产党简史》

《文献中的百年党史》

《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》

图片来源:新华社

新华网新闻中心出品

打印    收藏
上一条:【百个瞬间说百年】1944,让世界了解延安
下一条:【百个瞬间说百年】1942,“惩前毖后,治病救人”
关闭窗口
 

版权所有:新乡学院-豫ICP备09001218号-1
地址:新乡市金穗大道191号    电话:0373-3683993    邮编:453003